高爾夫球除了是項運動競技、優雅玩意、消閒和社交活動外,現代人很多時忽略了高爾夫其實是種極具深遠歷史的傳統。今天,我們打高爾夫球的同時,可以說間接上有着捍衛這傳統的深層意義。
對一些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球的朋友來說,這說法未免有點誇張和小題大做。這也難怪,說來諷刺,連筆者一向以挑戰傳統為樂的性格,遇上高爾夫,也不得不逐漸被這傳統折服。
同時,在這多年間,筆者屢次被問及「為什麼打高爾夫球消費這樣高?」,「為什麼打高爾夫球要遵守這麼多禮儀和規例?」,「為什麼我不能穿牛仔褲下場?」,「為什麼我没差點卡便不讓我打球?」,「為什麼硬要我插進陌生人的一組而不讓我獨個兒打球?」……等等一大堆為什麼,引起筆者反思一下傳統之所以成為統傳的文化和商業意義。
統傳是什麼?
統傳是什麼?開始時,傳統是在上古時代人類為把一些累積得來的求生經驗灌輸給下一代,以維持生物生存的延續性而演進成為的一些習慣,和受着當時不同宗教、信仰和傳說的影響,發展出來的一些地域性禮節習俗。
這些傳統習俗,當時確是為生存的原始需要或神譴而相傳下來,但及至在人類進入文明期,一些傳統可能已是不合時宜,或甚至成為人類進步的絆腳石,尤以自二十世紀初開始,人類從學術和科研上獲得的成果,令生命得以保障和生活大大改善,現代經濟亦告起飛,傳統的本質便起了變化,滲入了功利保護元素,傳統是門檻,配合傳統者才被認同(俗稱「埋堆」),否則便被攆諸門外。
貴族的傳統
貴族有貴族式的傳統,專業人士有專業的傳統,各行各業亦有本身的作業傳統,藉此保障各自的既得利益。慢慢地,一些傳統變成壟斷經濟發展的工具。 這模式運行了多年,本是相安無事。至近代民主意識抬頭,尊重人權,爭取平等呼聲此起彼落,「打破傳統」成為今天最受用的口號。事實上,在商業中有些營運傳統也真的逐漸被打破,最顯著的例子,就是現今資訊技術時代的誕生,也是有賴百分百「打破傳統商業壟斷模式」而演進而成。
讓傳統反璞歸真
但不得不提防,坊間不時有人濫用「打破傳統」這口號以博宣傳,猶如明明是紅色,他們為着「打破傳統」,稱之為綠色,卻不理會「紅」和「綠」只不過是在光譜頻率上的統一標簽,與打不打破傳統無關。這些手法用在廣告宣傳上,比比皆是,我們一定要厲言戳破,以免魚目混珠。
更不堪者,「傳統」這字眼,已被渲染成帶有抱殘守缺的負面意義,這畢竟是我們社會過度鼓吹功利主義下流行以偏概全的描繪。筆者認為對「傳統」最理性的處理是,把沒過時的「傳統」在應用上變通,回復「傳統」的傳統正面意義——傳統的需要。
以此解釋上文述及的「為什麼」,答案便顯然易見。以前,高爾夫是貴族傳統,需要的是「排外性」;今天混入了大量商業元素,需要的是「保護性」。 我們要遵守這麼多多禮儀和規例,為的是尊重高爾夫——和興建高爾夫球場巨額的投資,免受破壞;從而尊重高爾夫,便有着保留傳統——和保障付出了昂貴入會費(「埋堆」費)的需要,免被貶值。再說白一點,高爾夫已從貴族傳統演變成為當代一項尊重高消費「埋堆」的商業傳統!
至於打高爾夫球不能穿牛仔褲,就如出席酒會的dress code,和在一些大酒店內男士定要結領帶才能進餐廳無異;如要「埋堆」,這基本要求並無不妥和沒有什麼大不了。如只為「打破傳統」而反對,若能徵求全部會員同意亦無不可。美國和內地也有一些公衆球場滿是穿牛仔褲打球者,但這裡說的是入鄉隨俗,在會員制內沒有公衆利益的大前提下,不是破舊立新。
傳統備受挑戰
及至「没差點卡便不讓打球」和「不讓單獨打球」等措施,這些只是為着安全及節省時間的需要,和把未能掌握打球速度者拒於場外,防止影響場內其他人打球的節奏而已,並無岐視成分,更和民主、人權和平等機會扯不上關係。
往前看,今天愈來愈多人打高爾夫球,明天的高爾夫傳統備受挑戰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。在世界政治經濟大氣候瞬息萬變的同時,高爾夫可會變得更全球化、商業化、地產化、普及化和平民化嗎?筆者相信的是, 我們是否尊重高爾夫這傳統的態度,基本上是決定一切。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